“在重大的困难面前,真正的救世主就是自己”。作为一名优秀职场人在遇到困难时永远不会只安于现状,会不断向新的事物或困难发起挑战。
2024年7月,同事突然离职,财务出身的刘洋必须快速接手模块内人事工作(社保、招聘、外联)独当一面。面对政策不熟、流程混乱、招聘压力的三重困境,她毅然开启了一轮“拼命三娘”的工作模式,挑战自我。从最初建系统,快速梳理《人事工作交接清单》,将54项高频任务按优先级分类,搭建紧急度看板,到后期加强学习,主动向业务部门和社保局请教,2 周内掌握社保公积金政策、招聘渠道管理及外联事务流程;同时以提升效率为工作目标,提前整理好每周工作任务和临时工作安排,根据工作的紧急度和重要度优先完成部分工作,并释放精力聚焦核心任务。在这种难得的专注与韧性下,最终完整保障7-12月社保公积金零差错缴纳;全年招聘54人,入职留存率77.14%,核心骨干离职率4.44%;推动技术团队职称通过率77.78%,助力7人获证,2人申领政府补助,成为链接企业与员工的关键纽带,成功实现财务向HR的跨界转型。
跨界意味着自我突破和全新思维的转变,需要打破既有方法,广泛的借鉴,回归本质找到规则和趋势之下的原理,找到另辟蹊径的有效解决方案。在它的背后,必须有与困难正面对峙的勇气,必须有不辞任务劳苦的忍耐力,必须付出比平时多许多倍的努力!当然,在工作推行过程中遭遇了不同的声音,刘洋感悟到:每个人所有的付出和努力,都不是为别人,而是在为自己的发展汲取养分,积攒资本,有了这种心态和信念,就不会有抱怨吐槽,有时候我们百倍努力了,也不见得就能成功,在遇到失败时,果断调整心态,不成功也能成长、成仁,然后继续奔赴下一个战场,迎接下一场战斗......
永远以“人”为核心,做"有温度”的HR
一个成功的企业一定需要参与其中的人对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的认同、渴望和投入。企业文化建设绝非一蹴而就的宏大叙事,而是由无数细微之处的用心汇聚而成。2024年,行业下行带来的阴霾导致员工士气低落。在这个关键时刻,提升士气,重塑企业文化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。站在全局视角,刘洋从新员工入职关怀入手,主动找其了解工作疑虑或者产生的困难, 并联合导师在试用期内最大限度解决问题,她深知,文化不是挂在墙上的标语,而是员工日常切实的感受。同时,优化全周期沟通机制,实施“转正前导师访谈”和“离职关怀面谈”,传递企业文化以及应对措施,让员工在面对行业困境时,不再感到孤立无援,而是与企业紧密相连。在社保、医保方面,细心谨慎地学习政策与操作模式,确保每位员工的权益得到妥善保障。 “职工之家”的设立,更是将关怀融入到员工的日常生活,暑假托管班、各种节日的福利,联合行政组优化食堂、宿舍管理等等工作,刘洋系统地将人力资源常规的场景化形成“行为地图”,让员工感受到公司不仅关注他们的工作,更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健康。正是这些看似微不足道举措,让员工对组织的感知变得柔软且温情,正如刘洋所说“永远以人为中心,而非仅关注制度流程。每一份细致入微的关怀都是建立信任与和谐的基石,我的责任就是用心去倾听、去理解员工们的心声,力求为每一位员工提供最贴心、最专业的服务”。在这个“温情”服务的背后,是刘洋一直倡导的让公司与员工从“雇佣关系”升级为“共生关系”,是一种“家”文化的理念。
企业品牌的建设不应只有“纯服务”的精神,还要有持续学习、开拓创新的理念,有更先一步看到未来人才趋势的前瞻眼光。刘洋在谈及时下不断提及的“数字化转型”,她除了关注如何把线下业务转为线上,实现真正无纸化办公的功能以外,也已经陆续推出一部分数字化服务,包括建立数字化员工档案库,支持快速检索、对接和沟通多个人力资源系统,利用AI实行简历筛选、简化工作流程等均在协同实现数字化,并且重点解决、实现业务最为迫切的需求。未来也将分阶段逐步用数字化助力业务发展,比如AI识别面试,推动HR系统与ERP、财务系统的数据互通,利用工具分析员工流失率等相关数据。刘洋常言道:企业是一个人的身体,那么HR就应该是造血器官般的存在,不断更新、循环,变革现有的做法和理念,才能让企业健康、持续地发展下去。 亚里士多德曾说:优秀不是一种行为,而是一种选择,一种习惯。在优秀人的身上总有一些极为相似的特点,比如善于学习、自律上进,比如注重协作、敢于挑战,比如感恩包容、乐于奉献......这些在刘洋身上一次次被验证。成事者不在乎拔山扛鼎之力,而在乎专精覃思之人,这是她稳固的底盘认知。她的故事是众多嘉成优秀员工中奋斗历程的一个缩影,是嘉成人才的典范。年度优秀员工只是一个开始,未来她将继续用实际行动践行公司价值观,脚踏实地的做好每一项工作,用智慧和汗水为公司发展贡献力量。
大厦之成,非一木之材也;大海之阔,非一流之归也。学习榜样,重在实践,贵在行动,更需坚持。让我们共同期待下期优秀员工的系列报道!